
今日打假!这些所谓的打球捷径,到底骗了你多久?
常常在后台收到球友们的提问,大多数都是一些关于“打球偏方”、“增距捷径”的问题,到底这些球友之间广为流传的小绝招、小方法,真的管用吗?今天,我们就来“验验货”,看看这些所谓的打球捷径,到底是谣言,还是真的很有用!Top 1:翻手腕真的可以打远吗?执着于击球距离的球友们,一定听过“延迟释放”这个概念。

打高尔夫常见的高尔夫球肘/网球肘,你了解多少?
打高尔夫球不仅会得高尔夫球肘,也会得网球肘。手肘的肌腱损伤在外侧手肘(外上髁)的称为“网球肘”;发生在内侧手肘(内上髁)的称为“高尔夫球肘”,一开始虽然是以常发生损伤的运动命名,但有趣却讽刺的是,高尔夫球选手的手肘损伤中,「网球肘」的发生比率竟然是「高尔夫球肘」的5倍之多。高尔夫球肘高尔夫球肘也称肱

球星们都在用的高尔夫球肘预防办法
高尔夫虽一直被人们说成是“贵族运动”,但近些年这个运动似乎也开始变得平民化,尤其是场地开始普及,让这项运动也不再那么神秘了。从15世纪的苏格兰开始,这项运动从贵族走向平民,普及度越来越高,随之而来的便是运动一定会出现的伤病,高尔夫经常受伤的部位是肘部,我们该如何预防?要学会发力业余球手多数喜欢用手臂

高尔夫技巧 | 挥杆时,您的右脚是怎么样的?是正确的嘛?
所有打球的球友都知道,在挥杆结束后要把重心转移至左腿同时右脚脚尖着地,并且也大多能做到。但是,结果大家是做到了,可过程做对了吗?右脚是如何完成脚尖着地的?我想,这是很多球友都忽略的一个动作。有的球友是,在下杆时以右脚脚尖为中心,脚跟向后方旋转,然后在触球结束后瞬间抬起右脚,形成看似正确的收杆动作。这

两招助你提升挥速,想打远的来
数据不会骗人,击球的远近与你的挥杆息息相关。虽然吐槽“绿巨人”德尚博练肌肉拼距离的声音不少,但是德尚博上一场大满贯赛事PGA锦标赛上的数据实在过硬:一号木开球平均距离达到322.5码,在世界顶尖好手中,这个数据依然排名第一。为了增加自己的击球距离,德尚博在挥速上下了不少的功夫。在2019年,他的一号

每次击球时,注意过你的右脚动作吗?
所有打球的球友都知道,在挥杆结束后要把重心转移至左腿同时右脚脚尖着地,并且也大多能做到。结果大家是做到了,但过程你做对了吗?右脚是如何完成脚尖着地的?有的球友是,在下杆时以右脚脚尖为中心,脚跟向后方旋转,然后在触球结束后瞬间抬起右脚,形成看似正确的收杆动作。这样做的后果是,触球时重心无法转移至左腿,

挥杆在打高尔夫球中有多重要!
触球:也就是球与杆面接触的时间仅为千分之一秒,所有球杆都一样(包括推杆)。这么短的时间,是没有办法做任何调整动作的,触球只是一个结果。触球不是你能控制的,它是反应动作。我们追求的触球目标是把速度最大地从杆头传递到球上,也就是最大精准率:球速除以杆头速度的比率。一号木的最大精准率为1.5;挖起杆和铁杆

好重心转移 VS 坏重心转移,你属于哪一类?
重心转移,作为挥杆的核心来源,能为挥杆提供力量来源以及提高击球的稳定性。好的重心转移意味着完整的力量传递和输出,不仅能够保证挥杆的一致性,还能确保你的击球扎实。相反,糟糕的重心转移,不仅会令你在上下杆时感觉卡顿,无法发力,还容易影响球路,导致击球质量下降。那么到底怎么才算一个好的重心转移?首先就要了

转胯而不是顶胯,这个毛病真要改改了
髋部的旋转,是高尔夫挥杆里必不可缺的一个动作,我们大家平时喜欢称之为“转胯”。无论是在学球期间,还是平时的练球过程中,“转胯”这个词相信大家都能经常听到。当听的多了,大家也就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练习了。但是关于胯部动作的练习,很多人其实做的并不是很好,他们总是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,例如:顶胯。所谓顶胯

击球一直打不远?你的转胯做对了吗?
胯部动作的正确发力,是影响着击球成败的关键。然而,不论是身经百战的老球友,又或者是刚刚入门不久的高尔夫小白,对胯部动作的理解,常常会陷入误区当中:有些球友支持“顶胯”,有些球友却是说“转胯才是硬道理”。那么,究竟哪种才是更优的选择? 谁不想要获得像DJ一样的超强远距!今天,我们一起来解开困扰多时的纠